但有時候就是會有些莫名的顧慮,
再加上有些想法一直以來都只是模糊的感覺,
要經過沉澱和反覆思索之後,
才能轉化成文字,
希望這樣歷經反覆思量的文字,
能夠成熟得很切題。
我還記得剛分手的時候,大家都一直很驚訝的問我說,為什麼我都不會難過或生氣或有任何"應該有"的感覺,而那個時候我真的不知道,為什麼我可以對這件事情這麼淡然處之,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,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。
後來我想,或許大家在發生某件大事的時候都不會有什麼感覺,要過了一陣子之後,身體才跟得上事情發生的速度。就像剛受傷的那一刻其實不會感覺到痛,通常總是要等到親眼看到傷口之後,才會有那種持續的疼痛,而這樣的疼痛,從發現的那一刻到傷口完全癒合中間這段長得嚇死人的時間裡,那個傷口時不時就會一陣一陣的抽痛,除了等它結痂剝落之外,好像也不能做什麼。
另一部分,我覺得開始打工之後,眼界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。倒不是說工作內容真的會讓我成長,而是工作的感覺,還有周遭年紀稍長的同事影響,讓我用更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感情這件事。
其實學生時代談的感情真的是一種傻傻蠢蠢的東西,有時候就是一旦喜歡上了就奮不顧身,然後很多事情都沒有考慮到,因為很沒有經驗,所以很多問題在發生的當下也不會注意到,總是要等到真的受傷了,才看得出有某些地方出了很嚴重的問題。
以前,感情這件事情,好像就只有最後要跟對方在一起,就當作是有一個結果。但事實上,在一起之後遇到的問題會比曖昧時多得多,雖然這一點大家都知道,不過真的發生的時候,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記得。
儘管條件這個東西每個人都很會講,也多多少少列了一些當作標準,可是實際上,當真的遇到一個人的時候,這些條件其實根本就沒有用。就算對方跟自己列的條件差很多,一般人也不太會因為這樣就輕言放棄,除非那個差異真的大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。
所以我指的不是要先列好條件,然後按照清單尋找。我只是覺得,每個人至少該在奮不顧身的把自己丟出去之前,先稍微理解一下,自己究竟想要從一段感情裡面獲得的東西是什麼、自己能給對方的東西是什麼、對方想要的又是什麼,評估一下這些基礎需求符不符合,才能決定是不是該再度把自己的心拋出去。
我想過去的我就是太不懂這件事情了吧,在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,以至於到後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。當初的我只知道,學生時代談的感情本來就不會說什麼天長地久,也不需要講到永遠,但是我並不知道,一個在失去我之前從未明確的說喜歡我的人會讓我崩潰。我知道我沒有一定要很浪漫或一定要甜言蜜語,但我不知道我無法忍受有人說出口之後又殘酷的收回,這麼做比從來沒說過更傷人。我知道我不想要對方和我有一模一樣的興趣,但我不知道他要好歹願意稍微理解、和我討論我才開心得起來。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陰影,但我不知道會把陰影深深帶入下一段感情的人,會讓我過得很痛苦。我知道稍微有點大男人主義和在合理範圍內自負的人很好訓練(?!),但我不知道自我中心的人也會明顯的擁有這樣的特質。
我真的沒有辦法把所有我學到的東西都列出來,只能說,遲鈍的人總得在傷害已經造成的許久之後,才會開始感受到些微的脹痛,然後眼睜睜的看著它變成劇痛,任由自己的神經被麻痺,然後在麻醉藥退了之後,默默的忍受那種理應不需要忍受的疼痛。
總之,我在開始之前好像就已經知道了很多事情,但更多的是我無從得知的、要痛苦過才會明瞭的hard lesson。我只能說,每一段感情一定都有會受傷的點,只是隨著自己的心智年齡逐漸增長,談的感情一次比一次成熟,每一次的新傷可能都會越來越小,好像小到可以忍受,那就是一段感情夠成熟的時候了。
When the time comes, just make a wish, take a chance, make a change, and breakaway, because better things are yet to come ;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