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知道是受到什麼刺激,
還是某一刻突然開了竅,
對在彼得堡遇見的各種創作形式有了很強烈的感覺。
雖然我對芭蕾這項藝術形式並沒有什麼專業研究,
就當作一個外行人看完之後的碎碎唸吧!!!
這是一齣闡述法國大革命的芭蕾舞劇,
儘管故事發生在法國,
芭蕾舞劇的編曲和首演是由俄國人完成的。
為了這篇文章重新看了一遍預告片,還是有一種很難相信我真的親眼看到它了的激昂感。來到俄羅斯之後,截至目前為止,總共看過一場兒童音樂劇、四場古典芭蕾、一場歌劇、和兩場現代芭蕾。雖然令我最有感觸的是其中一齣現代芭蕾,但由於我到現在仍在持續不斷的思考那一齣現代芭蕾告訴我的事情,因此還沒準備好為它寫篇文章,但我想應該也快了。
或許也與取材有關,這是一齣非常激昂甚至振奮人心的芭蕾舞劇,和傳統的俄羅斯文學作品給人那種灰色的憂愁感其實有很大的差異(畢竟原著不是俄羅斯文學),故事的主角是一群為了理想和正義站出來的年輕人,而革命軍的每一段群舞也都盡責的(?!)讓觀眾激動不已。這不禁令我想起在二戰期間德軍圍城900天的時候,彼得堡人還是照常上劇院看芭蕾、歌劇和交響樂,就算演出人員不足、觀眾人數也稀稀落落,還是可以看出彼得堡人致命的浪漫情懷,和藝術的驚人力量。
看完這齣芭蕾舞劇後,才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,法國大革命在歐洲有多麼重要的地位,除了這齣芭蕾舞劇,還有全世界都耳熟能詳的、雨果的"悲慘世界",在畫作、書籍、戲劇中,法國大革命的理念讓各國的藝術家推崇不已。這場徹底改變全歐洲價值觀、顛覆舊有社會形式的偉大革命,持續不斷的啟發各國的藝術創作者們。
在這場三幕的芭蕾舞劇中,舞臺上的舞者再一次提醒了我,為什麼我最初會受到芭蕾舞這種藝術形式的吸引。除了每個小女孩心中潛藏那成為芭蕾舞伶的閃爍夢想之外,芭蕾舞那種發自靈魂深處的舞蹈令我著迷不已。在這整齣芭蕾裡,最吸引我的就是第一男主角的舞姿,他是革命軍的領導人,無論是solo、雙人舞還是群舞,他的所有動作都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,每一次離地旋轉後都會穩穩的落地,每一個轉身都展現了他值得他人信賴的特質,看他solo就有一種革命軍怎麼可能不獲勝的感覺!
這齣芭蕾的打鬥畫面也是我很欣賞的部分,儘管精彩的決鬥在芭蕾舞劇中其實不是什麼重點,但我還是覺得該有一定的張力存在。相較於其他古典芭蕾之中的打鬥場面(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打鬥似乎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勉強打一下;唐吉訶德打風車的舞台效果做得很好,但是打鬥本身有點無趣;兩場不同的胡桃鉗打鬥場面都令我覺得有點尷尬),Пламя Парижа不但精彩許多,還有一種他們真的在拼命的真實感,這樣的畫面幾乎已經到達一種融合舞姿的舞台劇程度了,尤其是男一把法國軍官繳械的那一幕真的太令人震撼了啊 >/////<
除此之外,愛情也是芭蕾舞劇裡不可或缺的元素,畢竟芭蕾最美的部分之一,就是看著兩個交纏的身體如何展現他們緊緊相依的靈魂。我相信當女一把自己拋擲到男一手裡的時候,是帶著絕對的信任和安全感的。藝術家總是能在各個地方找到愛情的種子,或許這樣的愛情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隱喻,但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,即便在劇烈的戰火中,純潔的白色花朵仍堅毅的綻放。
繼"罪與罰"與"Две Женщины"之後,這齣劇又再度讓我思考了自我犧牲的概念,因為覺得之前的自己沒有想得很周全。或許並非所有的自我犧牲都是罪行,當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犧牲的時候,由於有索討報酬的對象,犧牲的人得以成為權力擁有者,因而使他的犧牲成為罪行。但當一個人為國家犧牲的時候,他其實是無所求的(畢竟他不可能要求土壤和樹林補償他的損失),因此,似乎只有為國家犧牲,才有可能在本質上也是高尚的吧!
雖然過去的我真的對芭蕾毫無研究,但這麼看著看著似乎也越看越懂了,至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舞臺、戲服、劇情、隊形和舞姿中,蒐集一些能撼動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動。
在俄羅斯的文化首都彼得堡待越久,就越覺得生活在藝術裡應該要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,總是回到自己究竟適合哪一種生活觀的矛盾,然後循環到永遠無解的問題清單之中。既然是無解的問題,結論就是,還是在簽證到期之前能看多少是多少吧 X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