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02/2015

След | 足跡


這一陣子瘋狂的把自己投入文學與戲劇中,
似乎試圖藉由自己世界以外的劇情分自我分析,
雖然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100%的共鳴,
畢竟我堅信沒有任何兩段情感會是相似的,
但經由這樣精密並痛苦(因為俄文太難 XD)的抽絲剝繭,
終於發現,
每個人終究都只是在尋索一些所愛之人的足跡而已。



非常非常喜歡這首歌,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Maroon 5,記得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是Misery,但絕對不是因為MV才喜歡的。我喜歡主唱的嗓音,再加上他們又常常有好到根本違法的歌詞,讓我毫無抗拒能力。最後,在受潛意識影響的隨機播放歌單裡聽到了這首歌,也是讓我突然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。

離家這麼久,才漸漸的理解,之所以會覺得待在臺灣是幸福的,除了生活的便利之外,還有一種身邊的人永遠不會消失的錯覺,而這樣的錯覺其實能給人無與倫比的安全感。

在這一年裡,我在這個美麗的城市裡遇到的每一個人,除了那些令人感到格外溫暖的同鄉人們之外,都有可能隨著我的離開從此消失在生命中,或許這輩子還有一兩次的見面機會,一些在旅行時刻意安排的巧遇,但除此之外,不會再有機會有更多接觸了。因此,每一次的道別,都有可能是生離死別。

出門這一趟的任務,除了學習語言之外,也學會了告別。然而出發前的道別與在這裡經歷的道別是完全不一樣的,我知道那些為我送行的親友們,會一直在臺灣等待我回家。而在這裡送走的每一個同學、離開的每一個旅伴,在離別之後,四散到這個廣大世界各處,留下一些我會去你國家旅遊你會來我國家旅遊的約定,還有一些其實使用機會不多的連絡方式,就各自從彼此的世界裡蒸發了。

儘管在臺灣並不是沒有所謂的永別,除去人類無法自由控制的生離死別不論,所有的永別和所有的再也不見,說穿了都只是個人意志的選擇。每個語言裡都有這樣的用法,但真正使用它的人們,又有多了解這個詞彙的意義呢?

或許就是因為太清楚必定的失去,我們很認真很認真的試圖留下所有可能保存的足跡,並竭盡所能的將能接觸的一切與想要記得的人相連在一起,尤其是最愛的、最不想失去的那一個。

這些足跡讓我們的距離似乎縮短了那麼一點點,因為這些痕跡留在我們隨手可以觸及的地方,彷彿是一種對方真正存在的證明,在一種害怕一切只是出於過度豐富幻想的恐懼中,可以安撫自己的小小證據。還有溼溼的雪、老虎、藍鬍子和綠色的眼睛,是一些我允許自己保留的、會聯想到他的trigger。

花了兩個晚上竭盡全力的在網路世界裡大海撈針,用有限的資訊試圖得到最多訊息,然後小心翼翼的收藏這些美麗的足跡,影片、照片和一些公開的資訊,它們不只屬於他,也屬於我。

而藉由某些詭異的事件,我發現了他也在蒐集我的足跡、建立與我有關的連結,儘管一切複雜到我無法理解,但有時候還是會想要天真的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。或許我早該學到教訓,放羊的孩子早已聲明敗壞,可是萬一這一次,大野狼真的來了,怎麼辦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